壁画,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是笔墨丹青之间记录时间的流痕。在白云铁矿铁路运输作业部机车库,就留存着30余幅(条)旧标语和老宣传画,它们至今依然燃亮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前辈的火”。

 

      金秋时节,阳光给白云铁矿铁路运输作业部机车库镀上一层金色。通往车间的长廊墙壁上,悬挂着多幅“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宣传展板,“历史诉说”“烽火岁月”“矿山初醒”“赓续红色血脉”等一个个章节,浓缩了白云鄂博发现、保卫、开发、建设等各个阶段的历史,十几米的文化走廊,如同一部传记的扉页,展开阅读前的惊喜与惊奇。

 

      车间入口处,停放着一台刚刷过蓝漆的电机车,铭牌上标注出厂日期“1958年12月”。靠墙两侧摆放着的老机床、老钻床,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备,沉重的历史感让人肃然起敬。白云铁矿党委书记丁保书告诉记者,这台电机车现在还能正常启动,机床、钻床都在使用,职工们对这些老物件敝帚自珍。

 

      高高的厂房墙壁上,旧标语和老宣传画依次映入眼帘。毛主席挥手致意的画像、铿锵有力的语录依旧振奋人心。关于这些旧标语和老宣传画的玄远往事,伴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红色历史一同穿越时空走到近前。

 

      1957年2月27日白云铁矿成立;1958年机车库厂房开始设计施工;1959年第一台电力机车运抵白云铁矿,从此机车库就成为电机车检修维护的场所,到今天一直未变。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防科工委的一批大学生在这里实习,一名姓蒋的女同志带领机车库职工,在墙壁上留下多幅绘画和标语,其中三幅大型毛主席肖像绘画画工精美、惟妙惟肖,极具代表性。此外还有各类标语30余条,字体各异、构架均匀、大气恢弘。后来,墙面的所有字画全部用白油漆喷涂覆盖。1993年,白云铁矿晋升三级工厂,厂房整体再次用涂料喷涂,所有字画彻底隐匿了踪迹,这段往事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转机出现在十年后。2013年冬,机车库暖气管道破裂,大量蒸汽涌出,墙体表面受潮后覆盖的油漆、涂料开始脱落,墙面的大型毛主席画像及标语开始显现出来,壮观的景象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今年7月23日,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在白云鄂博调研期间到机车库观看。他指出,这些旧标语、老宣传画以及老设备,都是弥足珍贵的工业遗迹遗产,具有极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感,是包钢和白云鄂博矿区发展的实物见证,是党史学习教育、齐心协力建包钢最鲜活的教材和“富矿”,一定要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近期,在铁花文化公司支持下,白云铁矿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复了这些标语绘画,将那段旧时光重新锁定在墙壁上。

 

     如今,机车库已成为白云铁矿老职工们和外来参观者的网红打卡地,人们在老壁画、旧标语下驻足观看、合影留念,特别是60后、70后们观看得格外仔细、流连忘返,心中细细咀嚼那段曾经的岁月。

 

      记者采访时,几名职工正在车间里修理机车设备,气焊火焰映红墙面,一名老职工擦掉鬓角的汗珠说,每天上班总有时光重度的感觉,那些振奋人心的标语总能带给我们工作的干劲。

 

      走出机车库,厂房外秋光明媚。白云铁矿党委书记丁保书说,白云铁矿还会将收集到的一些报废旧设备集中到机车库,将其改造成一座包钢的“红色记忆展览馆”,让工业遗迹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站在绿植披被的一处高点,丁保书向记者讲述未来白云铁矿红色矿山、绿色矿山、智能矿山的设计规划——到访者在参观矿史馆、旧标语老宣传画后,可以坐着电机车从机车库出发,观看服役60多年、世界上最后一台1.5米破碎机的生产场面,一路领略白云鄂博矿的大工业风景;在1964年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白云铁矿的视察地,探寻“伟人的足迹”;而脚下的这片绿地将打造成白云铁矿矿山景观园,那时这360多亩山地将更加生机盎然。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今日,从一代伟人到矿山普通一员,从齐心协力建包钢伟大工程到一场摄人心魄的文化苦旅……蕴藏无数宝藏的白云鄂博总能带给人们太多遐思与梦想,总能点亮铸牢包钢企业精神“根”与“魂”的前行火光。

 

白云铁矿旧标语老宣传画:网红打卡,只为点亮前行之火

创建时间:2021-10-11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