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5日,是包钢人无比激动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1号高炉,大手挥剪,剪开了炼铁厂65年不寻常的峥嵘岁月。一句深情的嘱托,“这是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激励着几代包钢人为钢铁强国的梦想砥砺奋进。

建设中的1号高炉

鹿鸣处,铁流奔涌;穹庐下,炉群傲立。65年沧桑巨变,65年风云激荡。火红的炉台前,几代包钢人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不论是建厂初期的激情岁月,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战略机遇期,包钢人始终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打硬仗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践行国企担当。从一座高炉到六座高炉,从年产几十万吨到千万吨级规模,从单一的炼铁工艺到铁烧合并后工艺流程的统一调度指挥更加科学合理,从“三口一瘤”难题的攻克到白云鄂博特殊矿冶炼取得巨大进步,从受陈旧设备和落后技术制约到凝结着几代科研人员心血的国家专利技术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钢铁厂推广使用……炼铁厂65年的发展轨迹尽管充满曲折,但始终在曲折中前行,一步步走向辉煌。
 
 

      1960年9月13日,2号高炉建成投产

 

 

      1970年10月1日,3号高炉建成投产

包钢炼铁厂的生产建设历程与包钢发展史同步。1956年重工业部批准了包头钢铁公司的全套初步设计,其中包括炼铁车间的初步设计,该方案由前苏联国立冶金工厂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编制完成。
1958年,阴山脚下、昆都仑河畔,从段家梁响起建设1号高炉的炮声那一刻起,炼铁厂就此踏上荣耀奋进的征程。1959年选矿烧结厂成立。1960年2号高炉建成投产。1964年5月选矿烧结厂分为选矿厂和烧结厂,烧结厂成立。1966年4月12日,90平米一号、二号烧结机投产。1966年7月19日、26日,90平米三号、四号烧结机投产。1970年包钢自主设计、自行施工,建成了国产化的3号高炉。1973年6月,162平方米带式球团焙烧机投产。

 

 
 

      1995年11月14日,4号高炉建成投产

 

 
 

      2004年12月31日,5号高炉和三烧265平方米烧结机建成投产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炼铁厂迎着改革开放的光芒,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征程。1992年至1995年间,一烧车间两台180平方米烧结机和有效容积2200立方米的4号高炉建成投产。2001年10月,一号高炉由1513立方米扩容改造为2200立方米。2004年三烧265平方米烧结机建成投产。2005年5号高炉建成投产,有效容积1500立方米。2006年四烧两台265平方米烧结机建成投产。2006年6号高炉建成投产,有效容积2500立方米。炼铁人始终以“敢打硬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铁厂精神把握钢铁冶炼发展的时代脉搏,谱写出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包钢炼铁厂始终坚持走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之路,生产经营、环保建设、工艺装备、企业管理取得新成绩。白云鄂博特殊矿冶炼攻关,有攻克“三口一瘤”的辉煌,也有提系数降焦比的不断进步,更有高炉入炉自产矿配比60%的新突破。生产工艺装备改造升级,烧结矿生产除氟脱硫净化系统不断优化、高炉系统全面实现干法除尘、TRT余压发电效益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GⅢ型无料钟炉顶布料器得到推广应用,多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国家科技进步奖,2020年,“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制造与应用”被评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今年是包钢建厂70周年,炼铁厂建厂65周年。这既是炼铁厂巨大成就的里程碑,更是实现新辉煌的起跑点。展望未来,炼铁人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生产经营业绩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为包钢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炼铁人全部智慧和力量。

图文 | 吴海龙(炼铁厂)

编辑 | 蔺   月(运输部)

审核 | 包钢股份综合部

 

 

炼铁厂:六十五载风雨兼程 挺起“钢铁脊梁”

创建时间:2024-09-24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