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祖国北疆工业的璀璨明珠,草原第一炉铁水在这里沸腾。这里,是周恩来总理唯一剪彩的钢铁企业,这里,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从丁道衡“敲开”白云鄂博富饶宝山埋藏的神秘宝藏,到实施稀土钢新材料品牌创新工程,向全球最优稀土钢新材料生产基地、卓越稀土钢优质供应服务商发起冲击,回望磅礴历程,包钢钢铁产品“补天填海”、登峰造极,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挺起了钢铁脊梁。
草原崛起钢的城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保证重点支援包钢》,指出:“包钢是全国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全国一盘棋的重要一着。包钢的建设,关系到国家工业化进程和内蒙古经济面貌的改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目光投望,来自22个省55个市727个企业的建设物质向这里运送,10万多人的建设大军在这里会师。红色党旗、赤焰炉火交相呼应。包钢的建成,对于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和改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面貌将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一时期,包钢的建设工作因为中央和各省市的鼎力支持、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焕发出勃勃朝气和火热激情。
提前一年出铁,提前半年出钢,汇聚包钢的全国各族儿女艰苦卓绝、改天换地,展现出中国工人阶级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包钢不仅身为新中国三大钢铁工业基地名副其实,更加开创了我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先河。
1964年4月17日,包钢召开一季度扭亏为盈祝捷大会,包钢历史上第一次扭亏为盈时期自此开启,包钢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一员猛将。
1965年4月6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报道的一项成果引发中国钢铁工业巨大反响——包钢焦煤配比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在连续不断的科学试炼中,包钢科技人员完成了多种煤型的配加,达到了降低焦炭成本、提高焦炭质量的良好效果,备受国家及业界高度赞誉。
1966年末,包钢初轧厂建成投产,国产1150毫米初轧机在包钢职工手下成功轧制出第一根钢坯。1971年7月1日,包钢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当天,第一批245×10毫米无缝钢管成功“走下”生产线,从此打破了中国无法生产大口径无缝钢管的羸弱历史。包钢在建设发展的漫漫征途上,成为振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耀眼明星,以及推动中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
1978年,包钢科技人员带着9项科研成果登上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领奖台,博得“满堂彩”,包钢和旗下13个二级单位被同时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状。随后,包钢铁、钢产量双双突破百万吨大关,营业收入实现节节高。
稀土钢涅槃焕新姿
更坚、更韧、更强,是它的代名词……
有人说,稀土是它的名片,有人说,创新是它的灵魂。从一炉铁到百种钢,它在包钢这片沃土上涅槃重生、焕新发展。
从包钢驱车向北150公里,一座富饶宝山——白云鄂博静静矗立在阴山北麓,见证了包钢稀土与钢铁同根生、共发展的不解情缘。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现已发现210多种矿物、71种元素,单矿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包钢“稀土钢”品牌何以发展如此迅速,敢闯敢试是重要的原因。2016年,包钢股份获批建立自治区稀土钢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瞄准稀土钢高端材料前沿全速挺近。成立以来,重点实验室围绕稀土在钢中的作用、稀土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稀土钢典型产品研发进行课题攻关,先后揭示了稀土提高钢材耐磨性的机理,阐明了稀土改善焊接热影响区力学性能的机理,解释了稀土提高钢材冲击韧性的机理,研究了稀土提高钢材抗硫化氢/二氧化碳腐蚀的机理,明确了稀土提高钢材耐大气腐蚀的机理,相继破解稀土钢的一系列秘密,并开发出相应耐磨、耐低温、耐腐蚀的稀土钢系列产品。
2024年,包钢股份将“优质精品钢+系列稀土钢”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布局国家交通运输、能源输用、重点工程以及西北地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积极推广、协同推进稀土钢产品改进升级和定制化服务,从协议签订、牌号定制,到产品试制、替换试用等多方入手,促进稀土钢新材料生产、研发及应用,实现稀土钢产品“高端化、系列化、标准化”。包钢稀土钢新材料科技成果落地生“金”、加速转化,形成“板、管、轨、线”四大产品系列,62个钢种、近300个牌号,到2025年稀土钢产量预计将达到150万吨。
70载热血荣光,站在建厂70周年的新起点,包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勇担“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使命,深入挖掘稀土在钢中应用的巨大潜力,推动稀土钢新材料的规模化应用,促进钢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奏响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华彩乐章。
来 源|包钢集团